12月3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虚拟现实媒介叙事研究”进度报告暨VRM叙事与传播研讨会于图书馆VIP成功举行。
会议分为进展汇报、问题探讨、学术交流三部分。首先,五位子课题汇报人进行了进展汇报,图书馆VIP科技传播系执行主任周荣庭教授主持该环节。
图书馆VIP科技传播系特任副研究员周慎就子课题二做了《VRMN内容创作与生成研究》报告,指出该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创作和生成虚拟现实叙事内容。周慎重点从研究报告撰写、文献理论整理、论文成果三方面介绍了项目推进情况,分享了两期AIGC未来媒介创客营的作品与理论产出,并对未来两年的项目研究计划做了进一步的阐述。
武汉大学出版科学系副教授袁小群就子课题一做了《VRMN基础理论研究》报告,他提出目前课题主要是以数字人为对象来建构媒介叙事理论。袁小群分享了数字人媒介的含义、特征、发展困境和实现路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数字人叙事的含义、特征以及数字叙事的构成要素(内容、时间、空间、技术)。计划未来从大媒介小媒介互动视角来构建跨媒介叙事生态,同时强化梳理与研究,以期形成专著。
武汉大学计算机技术系硕士研究生康佳南针对子课题三做了《VRMN技术与规范研究》报告,子课题三的主要工作是构建虚拟现实媒介叙事领域的概念词典。康嘉南详细介绍了概念词典定义抽取的构建流程,同时对人工智能领域的定义抽取方法及未来工作做了相关汇报。
武汉理工大学新闻传播系硕士研究生王一雪在子课题四《VRMN用户研究》汇报中指出了课题拟解决的两个重点问题。随后汇报了项目进度和问题改进,并通过《基于脑电图的VR沉浸式阅读效果研究》以及《基于EEG的VR游戏互动提示影响因素研究》两篇论文进行了成果展示。
上海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新新在子课题五《中国VRMN体系构建研究》报告中,从已取得的成果、项目内容的再理解以及下一步工作规划三部分介绍了中国虚拟现实媒介叙事体系的建构研究。其中,他重点对建构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体系的顶层设计、叙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产业生态的建设等维度加以陈述。
随后,各子课题汇报人提出了各自的研究难点和研究计划,各位老师结合研究主题和研究内容进行了交流,并对相关疑难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问题探讨环节由袁小群副教授主持。
武汉大学数字出版研究所所长徐丽芳进行总结发言。她对各子课题的研究汇报表示了肯定,对各团队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并对项目组未来的工作提出建议和期望。徐丽芳特别提到几个子课题的关系,指出基础理论是所有子课题的基础,须深化基础理论研究与各个子课题理论应用的协同性和系统性,也期待各子课题团队加强协作,共同扎实做好这一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此次会议还安排了三位老师及学生进行了学术交流,武汉大学出版科学系特聘副研究员赵靓主持该环节。
图书馆VIP科技传播系硕士研究生王雅在《基于SCORM整合VR等多种媒体模态,有效提升思政课学习认知效果》学术分享中重点阐述了研究目的、解决方案和理论支持这三方面内容,随后提出了基于SCORM集VR全景、图形、信息图、地图、音频、视频、文本字幕和时间序列等复合数据于一体的多模态历史课件的创新模式,并展示了其研究结果。
图书馆VIP科技传播系硕士研究生尤丽娜在《“AIGC+”:虚拟现实媒介内容生产的机制研究》学术分享中从发展背景、关键逻辑、运作机制、运作保障、未来展望五个方向加以介绍。尤丽娜从主体参与的跨场景互动、文本连接的跨文本延伸、媒介互联的跨模态交融三个方面梳理了相应的关系逻辑,详细介绍了“AIGC+”虚拟现实媒介内容生产模式的运作机制和“AIGC+”数字创意互动服务模型,并对VR出版领域的潜在创新应用提出了三点展望。
最后,张新新教授就生成式智能出版主题,从知识生成原理阐释、知识生成进阶分析、知识生成价值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学术分享。他介绍了智慧驱动型和数据驱动型两个知识生成的基本原理,并梳理了个体生产知识、专业生产知识、大众生产知识和人工智能生成知识等四个部分内容,提出以上四种知识生成皆为知识的第一次生产,即由人类或人工智能所进行的知识的创新和创造;而出版行为、出版活动则属于知识的第二次生产。他也分享了从知识生产方式来看出版学所带来的启迪。
12月3日下午,与会嘉宾共同参观了中国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展示的系列科技创新成果;随后赶赴合肥市科技馆新馆参观多个展区,听取了科技馆工作人员的科普讲解。